首页 >> 信息资讯 >>信息资讯 >> 【豫见家风】家风传承 | 一个历久而弥新的爱情故事
详细内容

【豫见家风】家风传承 | 一个历久而弥新的爱情故事

时间:2018-10-06     【转载】   阅读

“对于爱情,不会想那么多,先爱了再说”,这大概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爱情观了吧。尤其最近从吴秀波到林青霞再到张雨绮,出轨、离婚、家暴……铺天盖地的新闻令人目瞪口呆,也引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大家都高呼着再也不愿意相信爱情的时候,在我们的身边,却依旧不乏一对对坚贞不渝的爱侣。他们身上,可能没有说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没有那么多的撕心裂肺,但却在平凡的生活中经起了时间的考验,从执子之手到与子偕老,不仅见证了爱情的持久,也印证了良好家风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传承尊老爱老的观念,传播现代家庭理念,倡导忠诚、责任的新时代家庭文化,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之际,郑州市二七区沐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郑州沐芳心理咨询中心、河南融业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国庆期间一起来到博爱县,走访慰问了老党员、老干部杜瑄及夫人董玉清,了解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发展事业作出的贡献,更采访记录了他们携手50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金婚生活。

  在中原大地,有前辈先贤留下的厚重文明,也有老一辈革命者树立的模范家风、沉淀的优良传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豫见红色家风”。

  故事的开端

  博爱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秦时属野王邑,汉时属河内郡,唐时曾设太行县,之后长期属河内县。这片土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晚唐诗人李商隐,博爱县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瑄,194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考入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畜牧本科专业,1968年毕业,曾任博爱县阳庙乡副乡长,博爱县农牧局副局长、博爱县农委副主任、博爱县纪委副书记、博爱县监察局局长。

  

  董玉清,1945年5月出生,博爱县邮电局退休职工。

  人们赞颂真爱常用情比金坚作比,两人能携手共度五十载,可谓真正的情比金坚了。五十年的婚姻被称为金婚,金玉良缘同勉志,婚姻美眷互倾心。五十年,其间多少风风雨雨,也许两人的爱也曾在风雨中飘摇,也许也避不开琐碎生活中的争吵、抱怨,也许也有过怀疑、猜忌……淘尽黄沙始见金,历经考验后的爱情更为纯粹、难得。

  玉清同志,

  我这里一切安好,勿念。婚事已与父母谈妥,定要安心等我。

  瑄

  这样一封信,便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开头了。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老党员,老干部杜瑄和董玉清了。那时他们的爱情,没有浪漫,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物质,没有所谓的山盟海誓,更没有钻石鲜花、巧克力,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一起面对平淡、携手共老,更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奏起的爱情交响曲。

  一见钟情相守终生

  那个时候的爱情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样地,杜瑄和董玉清也是经人介绍才认识的。

  

  1967年夏天,22岁的杜瑄第一次见到了与他同岁的董玉清。“你阿姨是电话接线员,说话像百灵鸟一样好听”,杜瑄呵呵的说,而董玉清也在见到杜瑄后更是被这位充满抱负与才情的少年深深的吸引了。“1968年的5月,我们就摆了酒。在亲友的见证下,在毛主席像前拜了天地。”

  相敬如宾相知相守

  “哪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我们就是很平凡的过日子呗。”结婚后的他们一直相知相守,相互扶持地走过了这五十年。“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了,我和朋友们一起出去跑步,你阿姨就在家里收拾,做早饭。上午,我就陪你阿姨出去逛逛街、买买菜。家务一般都是你阿姨包办了,我和孩子得空的时候也会帮忙一起忙乎。”对于妻子董玉清,杜瑄很是赞赏,“她做事情很认真,很耐心,对老人、对我、对孩子都悉心照顾。”

  

  

  而问及丈夫身上的优点,董玉清则说,“是孝顺吧,当时妈妈在世的时候,你叔胳膊断了也坚持每天照顾妈妈,你叔叔就打着石膏风雨无阻的陪着我一起照顾妈,一直到老母亲96岁。一直都是我和你叔叔在照顾着。”

  

  那个年代的人是严谨的一代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热烈又严肃的,他们爱得深沉馥郁,却又平凡且纯粹。

  儿孙满堂幸福晚年

  杜瑄和董玉清共育有三个儿子。“结婚一年,第一个儿子出生了,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儿子,过了两年又添了一个儿子。如今三个儿子早已娶妻生子,曾孙子也都已经四岁了。”说起这些,杜瑄开心地说,“大儿子和儿媳住的离我们最近,总是来家里照顾我们,其他两个儿子和儿媳也经常带着孩子回来看我们的。”

  

  

  每到老人生日还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是家里最热闹也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杜瑄说:“我最开心是生日的时候,孩子们都回来,看着他们一点一点的长大,我们老两口就打心里的开心。”

  

  

  60年代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花前月下,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相知相守。他们经历过50年代末的饥荒,60年代的动荡,见证了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享受了国家逐渐崛起的辉煌。在艰苦的岁月中,两个人相守至白发苍苍,虽平淡无华,却相濡以沫,他们携手在这平淡的日子里从容地谱写着属于他们的平凡幸福,而这也正是独属于他们这个年代的爱情。

  

  传承家风 齐家治国 勤俭持家 清白做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博爱县是农业大县,杜瑄在任期间,主要从事农业试验研究和畜牧管理工作,博爱县农作物高产丰收,农业综合开发、田间节水灌溉等方面在焦作市都处于领先地位。杜瑄老人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杜瑄说:“我的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杜瑄深情地回忆说,“父亲的朴实节俭,家规家教严格,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让我们终生受益啊。”杜瑄家里没有请保姆,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孝为百善之先,1992年杜瑄的父亲去世后,杜瑄更是珍爱自己的母亲,为了照顾母亲,杜瑄放弃了很多旅游的机会,和夫人一起亲力亲为,为母亲做出可口的饭菜,照顾母亲的起居。1998年,杜老不慎摔伤了胳膊,杜老打着石膏也坚持照顾母亲。2007年杜老的母亲安详地走了,享年96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辈所传承的家风影响深远,杜老质朴家风的传承,造就了杜老三个优秀的儿子,儿子秉承父辈的清正廉明、勤俭节约的良好家庭品德,做到了廉以修身、廉以持家。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而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历代贤臣廉吏立家规、树家风,既有春风化雨的生动故事,又有辑之成册的传世家训。党员领导干部应从历代清廉官员的家规家训中努力汲取廉政“养料”,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实践中积极借鉴家风好经验,一方面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廉洁自律,以自身清正为“齐家”树立标杆;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守好家中的“廉洁门”、筑牢家庭的“廉洁墙”,以免“后院起火”、养痈遗患。“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软实力。“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家风建设,做到家风正、作风淳,以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不断改善。

  

  



seo seo